在新中國的城市發展史上,有一座浙中小城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就是義烏。 說到義烏,人們可能會想到這些詞: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螞蟻雄兵、世界市場、自貿試驗區……與一些塊頭大的縣級市相比,總面積僅為1105平方公里的義烏算是一座小城,卻連續32年雄踞全國專業市場榜首,從一個區域性市場成長為全球性市場。 這也是一座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的城市。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曾10多次到義烏調研,并多次深入小商品市場。9月20日,在亞運會開幕前夕這一特殊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深入義烏國際商貿城,與商戶們親切交流。他強調,義烏小商品闖出了大市場、做成了大產業,走到這一步很了不起,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 經濟形勢好不好?逛逛市場便知道。專業市場作為專門經營單一商品或某一大類商品的商品交易市場,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重要樞紐,常被視作商品經濟的“晴雨表”“風向標”。 有人說,“天下事,義烏知”。這話有著一定道理,特別是在有了大數據的支撐之后,義烏的商貿動態可以為經濟決策等提供參考。比如,憑借發往世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10萬種商品,義烏小商品的出貨動向能夠讓很多人敏銳地感知國際局勢和世界經濟的風吹草動。再如,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上,各國周邊產品出貨量“義烏指數”,成為人們預測冠軍的重要線索。 伴隨亞運熱潮的到來,義烏也充分享受了亞運經濟的紅利。今年上半年義烏出口體育用品35.2億元,同比增長22.5%,來自亞洲國家的體育用品訂單不斷增多。今年前8個月義烏的出口額已達3360.4億元,同比增長20.4%。 作為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義烏從“雞毛換糖”走四方的敲糖人出發,到建立湖清門小百貨馬路市場,再到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支點城市,歷經六代市場更迭。在邊爭論、邊發展、邊繁榮中,義烏一步步成長為如今“買全球、賣全球”的“世界超市”,造就了市場與城市相伴而生、共榮共進的“義烏傳奇”。 小小義烏何以把生意做遍全世界?2006年6月8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義烏,就曾用12個字為義烏發展經驗作出最精辟和最生動的注解——“莫名其妙”的發展、“無中生有”的發展、“點石成金”的發展。 “小商品,大市場”是義烏引以為豪的世界名片,但也有許多人疑惑,小商品門檻低、附加值低,是專業市場競爭的紅海。形形色色的市場起起落落、大浪淘沙,為何唯獨義烏勇立潮頭,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乃至向世界展現中國市場魅力的一扇窗口?為何每逢轉型節點,義烏總能成功“闖關”,作出正確選擇? 世上沒有平白無故的成功,義烏的光環是偶然之中存在必然。缺乏自然資源,缺乏工業基礎,缺乏外資推動,缺乏優惠政策的義烏,其發展看似“莫明”,其實有“其妙”。在筆者看來,以持續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就是義烏奇跡背后的密碼。 作為改革開放的一個典型,義烏的發展最初被總結為“義烏模式”,但習近平同志強調,不要用“模式”,因為所謂的“模式”就固定不變,改革創新是無止境的。他說應該叫“義烏發展經驗”。 義烏是吃改革飯長大的。在改革開放之初,從義烏基本縣情來看,人多地少、資源貧瘠,是被稱為“一條馬路七盞燈,一個喇叭響全城”的貧困縣。但改革開放為義烏的發展注入了活水,特別是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之后推動實施“八八戰略”,充分激活和釋放了義烏人的創新創業精神。 進入新世紀,義烏的小商品市場逐漸達到了國際化水平。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經過調研認為,這個地方的市場規模這么大,但地方的管理水平跟不上,就如同小孩子管大市場,有點力不從心。他就提出來,要對義烏的體制機制進行改革,讓義烏有更大的能力來管理好、發展好小商品市場。后來,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擴大義烏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對義烏進行史無前例的擴權。 一路走來,義烏持續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營商環境改革等,打破體制機制束縛,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義烏便在“無中生有”的路上“一往無前”:無中生有形成了進口出口、線上線下、境內境外融合的大市場,無中生有打造了“世界光明之都”、綠色動力小鎮的大產業,等等,創造了從“一無所有”到“無中生有”再到“無所不有”的新奇跡。今年8月16日,義烏在冊市場經營主體已突破百萬戶,位居全國縣域第二。 改革從來不等人,機會來了必須牢牢抓住。只有通過量體裁衣的持續改革,給成長快的孩子不斷換上合身的“大衣服”,才能使其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看得更遠。 浙江的專業市場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自始至終都是改革主導下的“有為而治”。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不斷激發著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競爭活力和創新活力,產生了“1+1>2”的效應。 市場瞬息萬變,機遇稍縱即逝,F在先人一步,轉身就可能落于人后。義烏作為市場先發者既要承擔“領先成本”,也容易陷入“先發劣勢”。 一般認為,國內的專業市場在2012年前后發展到頂峰,然而十多年來的產業轉型、城市化加速演進、互聯網電商沖擊等各種因素疊加,一大批體量不足的專業市場遭遇“洗牌”。勞動力價格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加之海外越南、印尼、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制造業的崛起,讓義烏一度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在變革的十字路口,是坐吃山空繼續維持現狀,還是浴火重生蛻變出新模樣?一場場生存突圍戰后,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傳奇能否繼續? 與其被動應戰,不如主動出擊,創新不能止步。早在2013年,當外界認為電子商務將使專業市場快速走向消亡時,義烏便以“電商換市”的魄力與行動作出回答,著手布局全球電商銷售服務體系,電商直播基地、直播帶貨村、跨境電商園等引領全國。疫情期間,云采洽、海外分市場、海外倉、代參展等一批云端新業態實現逆勢增長。而區塊鏈溯源、知識產權上云、數字監管系統等數字化改革則讓交易更規范、更透明。 插上“一帶一路”與“互聯網+”的翅膀,邁入新時代的義烏“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步伐也更穩健了。新疆阿克蘇建起了浙產西進暨義烏小商品直銷中心,援疆班列也加快了南疆地區產品進入長三角地區的步伐!傲x新歐”中歐班列飛馳于歐亞大陸,輻射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貨品從清一色的小商品,到如今汽車零件、發動機、大型醫療器械、高端制造裝備等高附加值商品越來越多。 從發展空間看,國內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蘊藏著無數新機遇,義烏選擇主動擁抱新市場、新零售、新平臺、新業態,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繼續擔當起敢為天下先的“弄潮兒”。 回望義烏一路走來逆風闖關的曲折歷程,正是中國經濟堅實底氣、強大韌性、開放姿態與旺盛活力的縮影和寫照。 時代不會辜負勇敢向前的人。如今我們跟隨總書記的腳步,再次品味“莫名其妙、無中生有、點石成金”這12個字的深刻內涵,也再次感受到小傳奇匯成大奇跡的奮進力量。 |
GMT+8, 2023-10-5 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