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金華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美麗金華建設推進會召開。金華市委書記、市美麗金華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朱重烈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要求,緊緊圍繞“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范引領區”主線,錨定生態環境優質可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城鄉融合全域美麗、環境治理整體智治、生態文明共治共享“五大標志性成果”,持續壯大綠色經濟、創新綠色制度、筑牢綠色屏障、繁榮綠色文化,為高質量趕超發展厚植最亮麗生態底色。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郎文榮講話。金華市市長、市美麗金華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邢志宏主持。陳玲玲、宋志恒等金華市四套班子領導,金華市法院、市檢察院負責人等出席。會上,義烏市獲頒2022年度美麗金華建設工作考核優秀市、浙中生態廊道建設優秀市。 朱重烈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四個重大轉變”“五個重大關系”“六項重大任務”“一個根本保障”,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新闡釋、新發展,是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行動指南,為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要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融合貫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原創性理論貢獻和開創性實踐意義,循跡溯源習近平總書記對金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標對表堅定不移深入踐行“八八戰略”的決策部署,準確把握美麗金華建設所處的坐標方位,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謀劃推進美麗金華建設工作。 朱重烈指出,在“八八戰略”指引下,金華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20年來,歷屆金華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八八戰略”為指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繪就了生態優美綠色畫卷,打開了“兩山”雙向轉化通道,形成了全域美麗空間格局,構筑了系統施治制度優勢,塑造了先行示范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條經濟轉型升級、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城鄉均衡和美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實現了從“綠色金華”到“生態金華”再到“美麗金華”的發展躍升。但要清醒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堅持靶向發力,切實補齊短板。 朱重烈強調,要攻堅突破重點領域,以示范引領姿態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市域標桿。要緊抓污染防治重點,突出系統防治、精準防治、源頭防治、依法防治,實現更高水平生態治理。要聚焦綠色轉型關鍵,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有序實施“雙碳”行動,持續加快“兩山”轉化,發展更高質量生態經濟。要樹牢綠富和美導向,推進國土空間大治理,建設美麗浙中大花園,推進和美鄉村大提升,打造更高標準生態家園。要堅守風險防控底線,全面提升風險處置能力,全域加強生物安全管理,全力做好環保督察整改,筑牢更高層次生態安全。要突出文化引領作用,打響生態文化品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倡導綠色文明生活方式,弘揚更高品質生態文化。 郎文榮對金華生態環境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強調要在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中打好“生態牌”、走好“綠色路”、繪好“美麗篇”,為“詩畫江南、活力浙江”增色添彩。要突出系統治理,堅持重點攻堅與協同治理相結合、治標和治本相貫通,保持環境質量高位穩定改善。要突出要素賦能,校準把住綠色低碳發展方向,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要突出分類施策,打造綠色生態空間格局,全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要突出聯動聯創,在產業生態化經營上動腦筋、創精品,在生態產業化上搶先機、謀出路。要突出共建共享,進一步完善統籌協調、高效協同工作模式,集聚各方資源推動生態領域改革攻堅取得更多首創性、標志性成果。 邢志宏就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提出明確要求,要提高站位學深悟透抓落實,深學細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折不扣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市域標桿。要問題導向攻堅克難抓落實,深入推進水泥磚瓦、復合布加工等重點行業污染整治,強化藍藻聯防聯控,提速建設“污水零直排區”,加快補齊生態環境治理短板。要實干爭先示范引領抓落實,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綠色低碳國際樞紐城”先行品牌建設等重點,積極打造在全國、全省具有示范意義的標志性成果。 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我市領導王健、葉幫銳、丁政、陳小忠、駱華勇、蔣濤等在義烏分會場參加會議。 會后,市委書記王健就貫徹落實會議精神作部署。王健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決策部署,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高質量推進美麗義烏建設,實現美麗浙江建設“七連優”,力爭“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二連冠”。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藍天保衛行動,深化碧水行動,推進凈土清廢行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要打好綠色發展主動戰,立足制度改革、風險防范、服務發展,持續推進環評審批、排污許可制等體制機制改革,深化“雙隨機”執法和跨部門聯合檢查,積極保障重大項目審批落地,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提升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深化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實現生態環境共治共享。要堅持底線思維,依法依規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嚴格執行各行業各領域環保標準,全力防控生態環境風險。要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屬地和部門責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形成統籌協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繼續走在前列。 |
GMT+8, 2023-9-19 14:44